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,中国文学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在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,来自中国的文学作品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?
日前,新华社记者来到英国伦敦市区最大的沃特斯通连锁书店,一进门,就看到刘慈欣的《流浪地球》英译本被摆放在显眼的“推荐书”位置上。
此外,书架上还陈列着莫言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英译本,还有流行小说《山楂树之恋》、漫画家李昆武的《一个中国人的一生》等作品。
书店收银员说,中国文学作品最近两年上架数量增加,除了经典文学,还有网络小说、儿童文学、科幻小说等。她回忆说,刘慈欣的获奖小说《三体》在英国出版时市场反响热烈,一些读者读完第一部后到书店打听何时出第二部的英译本。
这在5年前不可想象。当时,中国作家徐则臣在参加伦敦书展间隙,走遍当地几家书店寻觅中国文学作品,跑肿双腿却失望而归。
“英国出版商都在迫切寻找代理渠道,希望多了解和接触时下畅销的中国小说和中国作家,将更多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并介绍到英国市场。”英国知名汉学家、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弗兰西丝·伍德(中文名吴芳思)对新华社记者说。
今年5月底,英国独立出版商“山谷出版社”宣布与中国知名女作家叶广芩签订协议,获权在英国出版其作品《山地故事》的英译本。按计划,今后两年内,这家出版商还将陆续出版包括贾平凹在内的陕派作家的6本小说。
“这些书将为英国读者带来新奇的文学体验,”出版社负责人杰米·麦加里说,“他们可能之前没听说过陕西,也可能不是特别熟悉这个地方的中国作家们,但很快他们就会有所了解。”
吴芳思非常喜欢中国经典文学作品,读过《诗经》《儒林外史》以及钱钟书、鲁迅等人的大量作品。作为伦敦中文书店光华书店的多年好友和支持者,吴芳思参与并主讲过光华书店举办的许多读书活动,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书籍。“这几年来参加这些活动的英国读者越来越多。”她说。
光华书店在伦敦经营40多年,是中国文学和文化在英国传播的历史见证者之一。书店负责人茹静女士介绍说,书店出售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、鲁迅、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多年来长销不衰;另一方面,随着近年来中国作家在国际文坛频频斩获奖项,受英国读者欢迎的作家作品也明显增加,比如莫言、余华、严歌苓、曹文轩、郭小橹、刘慈欣、刘震云等。
“2016年,中国文学类图书的销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,这说明受众的反馈不错。”茹静说。5月,光华书店在伦敦唐人街举办了首届华文书香文化节,专门展示中国图书,受到英国各界广泛好评,来参观购书的读者中有一大半是英国人。
“总体来说,我们看到英国大众越来越关注中国作家、作品,他们希望了解更多。”茹静说。
致力于为英国读者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家妮基·哈曼(中文名韩斌)说,近年来,中国文学作品在英国图书市场的推广度和影响力得到提高。“这是积极的变化,是一件好事。”这位翻译过贾平凹等多位中国作家作品、曾获中国文学翻译大奖的英国女译者说。
“英国读者一直对外国文学保持开放、欢迎的态度,只不过因为翻译和出版渠道原因,过去我们更容易接触和读到来自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学译作。如今,更多英国人开始喜欢上来自亚洲、中东等地区的文学作品,其中就包括中国文学。”韩斌说。
由于市场需求增加,她从10多年前兼职翻译中国文学变为现在专职从事这一工作,出版商源源不断找上门来。
2009年,韩斌和专门向英语世界推广中国文学的网络平台“纸托邦”结缘。她和“纸托邦”创始人埃里克、翻译过曹文轩获奖作品《青铜葵花》的英国译者王海伦等人一起,定期向这个平台义务提供中国短篇文学译作。韩斌说,随着这个平台受关注程度增加,一些读者也开始尝试寄来他们的翻译作品。“他们不是专职翻译,但他们喜欢中国文学,愿意翻译中国小说。”
“纸托邦”过去两年内在英国举办了6场线下读书活动,每场活动挑选两三篇短篇译作供读者欣赏,大家聚在一起分享阅读感受,畅谈中国文学和翻译。
韩斌说,每次活动都受到喜欢中国文学的读者欢迎,许多人会继续参加下一场读书活动,“小小的活动场地总是坐满了人”。
2024-11-18
2024-11-15
2024-11-14